全國人大代表郭澤義:以創新為引擎 推動基礎元器件高質量發展
軍工資源網 2025年03月07日全國兩會期間,中國航空報記者對全國人大代表、中航光電黨委書記、董事長郭澤義進行了專訪。郭澤義結合自身履職經歷和企業發展實踐,就基礎元器件產業發展、黨建賦能科技創新以及青年人才培養等話題分享了他的思考與見解。
從產業實踐出發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
郭澤義今年兩會重點關注“元器件行業發展”相關議題,他指出,隨著全球科技競爭愈發激烈,科技創新催生戰新產業,已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勁新引擎。元器件作為戰新產業發展的根基,在國民經濟中特別是高端制造業領域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。當前,全球正處于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關鍵時期,為搶抓新科技革命機遇,亟需通過政策引導和環境優化,強化企業科技創新的主體地位,發揮元器件科技型骨干企業的引領支撐作用,營造有利于行業發展的良好環境氛圍,促進創新鏈、產業鏈、資金鏈、人才鏈深度融合,推動國內元器件產業創新發展,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提供堅實保障。
郭澤義提到,“小連接器支撐大國重器”的產業實踐,充分凸顯了基礎件在國家重大戰略領域的關鍵作用。基于此,他從五個方面提出了推動基礎件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建議。一是強化政府科技政策頂層設計,加速推進基礎元器件產業發展,包括制定高端元器件產業長遠發展規劃、科技創新政策體系,以及加大財稅優惠、資金補助等政策支持。二是推進高端元器件科技創新平臺運行保障機制的建立與完善,搭建不同層級的創新合作平臺,謀劃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,融入全球科技創新合作網絡。三是打造基礎元器件跨行業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,搭建信息交流與技術合作平臺,推動共性技術研發機制建設,鼓勵企業形成良性互動。四是完善產業鏈高端基礎元器件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機制,組建企業科技創新聯盟或聯合體,建立長期穩定的攻關機制,探索契合行業特點的科技金融服務模式。五是加大對專業高層次人才培養與使用的支持力度,設置關鍵基礎元器件專項獎勵,加大對產業集聚地區配套設施建設的投入,優化重點高校相關專業設置。
發揮“鏈主”作用突破技術壁壘提升國際競爭力
近年來,政府工作報告提出“實施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”,作為航空工業核心配套企業,中航光電在發揮“鏈主”角色帶動上下游協同創新方面采取了多項舉措。一是搭建多元化協同創新平臺,組織學術交流會、行業協會等活動,邀請上下游企業和同行業專家研討分享。二是制定聯合創新機制,明確聯合創新的分類標準與過程管控要求,提供專項經費投入并給予達成創新目標人員專項獎勵。三是共享科研設施數據,開放科研實驗資源,與上下游企業共享產品應用數據和測試數據。四是開展關鍵技術攻關,聯合上下游企業共同研發,依托高校聯合成立的未來技術創新中心加強基礎性技術研究。五是推動各類標準制定,聯合上下游企業共同制定或參與制定各級標準。
在突破“最后一公里”技術壁壘方面,中航光電持續強化技術研發、產業協同和高端人才培養,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。加強與高校、科研機構聯合開展前沿技術研究,對特種領域連接器的關鍵技術進行重點突破,加大對基礎材料、基礎工藝等方面的研究投入,加強與上游材料供應商共同研發特種材料,牽頭或參與組建特種領域連接器產業聯盟,加強特種產品和技術的高端人才培養工作。
面對國際巨頭競爭,中國連接器企業欲從“跟跑”到“并跑”,需要堅持專業化發展,聚焦連接主業,增強核心能力,提升核心競爭力;堅持集團化運營,構建高效管控架構;堅持資本化運作,提升資本運轉效率;堅持國際化開拓,加快國際化步伐,強化海外運營總部建設;堅持數智化轉型,推進數字化場景建設,提升企業運營效率;堅持精益化管理,全面提升精益管理水平。郭澤義認為,建立行業級技術標準聯盟對于基礎元器件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,聯合制定符合行業發展需求和技術趨勢的標準,可避免企業間無序競爭,提供技術交流與合作平臺,促進技術創新協同發展,規范市場秩序,淘汰不符合標準的企業和產品,促進產業鏈各環節協同合作,確保產品和技術相互兼容匹配,統一制定與國際接軌的技術標準,幫助中國企業更好地融入國際市場,減少貿易壁壘。
分享混改與激勵機制經驗助力人才發展
作為“雙百企業”,中航光電在混合所有制改革、骨干員工持股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。郭澤義介紹,新世紀之初,中航光電面臨內外部發展困境,以深化國有企業改制為契機,于2002年完成整體股份制改造,形成多元化股權結構,建立高效經營機制,推動企業步入良性發展軌道。2007年完成A股整體上市,引入了社會資本,壯大了公司實力,倒逼企業創新。為落實國家深化國企改革戰略,中航光電還謀劃了推動軌交業務產業協同的混改項目,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實現企業涅槃重生?;旄?年來,中航光電華億從經營瀕臨困境成功轉型為行業標桿,其核心產品技術水平國內領先,市場占有率高。
在骨干員工持股方面,股權激勵是上市公司吸引和激勵人才的重要方式。公司實施激勵計劃以來,不斷總結經驗,優化完善方案。明確價值導向,聚焦骨干、精準激勵,以能力業績雙優作為標準確定激勵對象,充分向研發和市場傾斜,分層定量確定激勵股數,實現核心骨干與企業“貼身經營”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以來,經營業績實現持續快速穩定增長,營業收入、利潤總額、凈利潤均實現翻番增長,大幅高于行業平均水平,持續激發企業創新動能。
在激勵政策方面,公司建立以價值創造為導向、向核心骨干人才傾斜的激勵約束機制,實施精準化、差異化的激勵政策。針對研發人員實行業績提成制,面向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推行超額利潤分享,新業務孵化項目推行項目收益分紅,為解決重大科技難題配套“揭榜掛帥”機制,將核心骨干人才納入中長期激勵計劃。公司持續完善市場化薪酬指導圖庫,確保核心人員薪酬處于市場較高水平。
黨建賦能科技創新培養青年工程師“軟實力”
郭澤義身兼黨委書記與董事長,他介紹,公司充分發揮黨委“把管?!弊饔?,持續完善黨管創新、黨管專項機制,構筑“領先創新工程”戰略地圖,繪制細分專業的產品發展路線圖,探索推動“黨建+工程”機制,動態跟蹤重大項目、型號研制批產等任務,在基層推動“黨建+創新”等融合模式,推動黨建工作與科研工作平臺共享、資源同聚,有效賦能科技創新。
為解決黨建與業務“兩張皮”問題,中航光電始終堅持“兩個一以貫之”,推動黨的領導與公司治理有機統一,公司章程中明確黨的法定地位、黨組織的職責權限等,堅持“雙向進入、交叉任職”機制,推動領導體制機制融合,黨委班子和領導班子完全重合,在基層黨組織層面,推行“黨政一肩挑”。明晰公司權責清單、黨委前置研究清單、“三重一大”事項清單,明確黨組織在決策、執行、監督各環節的權責和工作方式,充分發揮黨委領導作用。同時,加強黨建與業務“雙融雙促”全局性謀劃,圍繞重大項目、市場開拓等,黨委委員親自掛帥,謀劃推動公司級黨員先鋒隊項目,深化“黨建+”融合模式,拓展多維度融促平臺,為公司改革發展賦能。
對于青年工程師群體,郭澤義認為,除了專業技術外,還需培養以下“軟實力”以適應高端制造全球化競爭。一是創新思維與問題解決能力,青年工程師應培養創新思維,敢于突破傳統,善于從多角度分析問題,提出創新解決方案,推動技術進步。二是團隊協作與領導力,高端制造項目需要跨部門、跨領域合作,青年工程師應具備團隊協作精神,同時逐步培養領導力,能夠在復雜項目中協調資源、帶領團隊達成目標。三是全球化視野與戰略思維,能夠從全局角度思考問題,為科技創新中長期規劃提供支持。
郭澤義表示,中航光電將繼續堅持以黨建為引領,聚焦基礎元器件產業發展,持續推動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,加強人才培養與團隊建設,為實現航空強國目標貢獻更大力量。